近日,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徐安龍教授帶領團隊師生基于NLRP3炎癥小體活化篩選模型,分別鑒定出中藥內酯類化合物佛手柑內酯(BeG)和濱蒿內酯(Sco)通過促進線粒體自噬、維持炎癥激活狀態(tài)下的線粒體穩(wěn)態(tài),在病原感染中發(fā)揮抗NLRP3炎癥小體活化的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于2023年5月4日及2022年12月15日以“Bergapten inhibits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nd pyroptosis via promoting mitophagy”和“Scoparone suppresses mitophagy-mediated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in inflammatory diseases”為題,發(fā)表在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雜志(中科院一區(qū))上。羅彤博士、賈鑫副教授、馮琬迪博士后為共同第一作者,王遙教授和徐安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兩項工作從線粒體自噬與NLRP3炎癥小體激活角度,共同回答了中藥內酯類化合物抗炎免疫的藥理機制,為含有內酯結構的中藥藥理研究提供了思路,為相關藥物研發(fā)提供了實驗數據支持。
利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手段,并基于團隊2019年發(fā)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的研究工作,團隊首次報道了長鏈非編碼RNA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 Zfas1通過增強病毒核酸模式識別受體ZNFX1的蛋白穩(wěn)定性,正向調控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號,鑒定了新的抗病毒免疫調控正反饋環(huán)路,為lncRNA介導天然免疫調節(jié)增加新機理的認識。相關成果于2023年3月3日,發(fā)表于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其中,我校中藥學院的賈鑫副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王遙教授和徐安龍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此外,美國明尼蘇達大學Hinh Ly教授在該雜志同期發(fā)表了題為“Beyond cancer: A new innate immune regulatory mechanism against virus infections”的評論文章,對徐安龍教授團隊在宿主抗病毒免疫防御領域的研究工作進行了高度評價與綜述。